原来央视节目也能留名影史?(夏日纪事)影评

admin 28 2024-04-02 15:48:47

原来央视节目也能留名影史?(夏日纪事)影评

  哦,不是这个

  从大萧条到二战结束时期政治逐渐成为掌控电影工业的主舵手,由于经济情况工业水准的影响,大多数剧情片已经停摆,政府希望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宣传中去,使国民恢复信心或者是号召参军,尤其是在二战时期,各位好莱坞大导演纷纷加入军队投身于爱国事业当中,弗兰克卡普拉、约翰福特、威廉惠勒分别加入陆海空部队,为其拍摄相应的纪录片、剧情片。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持续,艺术家们的眼光往往超越了意识形态,拍摄了《马耳他之鹰》这部黑色电影的导演——约翰·休斯顿果然再一次离经叛道了一回,他逐渐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伤痛,从《圣·彼得洛战役》开始,约翰·休斯顿探索在热情洋溢的抗战热情背后潜藏着的人们的真实心态,因此有了《上帝说要有光》。

  军方原本要求他拍摄一部关于弹震症受害者的康复情况,可是约翰休斯顿本人却史无前例地使用了不经排演直接记录人们对画外提问的反应的手法,着重展现出的是伤者的痛苦,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认为这部影片预示着“直接电影”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成为了“无偏见”的拍摄方法的典范。

  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又一次开始从各方面探索电影的可能性,纪录片也由原来的被大公司、机构操控被当做宣传工具或是新闻片手段走出了自己的风格。

  或许是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也有16毫米电影制作的发展以及同声录音的发展,画外音主导的“搬演”式的纪录片已经不再被接受,真正的“真实电影”、“直接电影”、“公正的电影”、“未经操控的电影”闪亮登场,之所以有这么多名字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思潮在很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先锋电影人同时想到了这种关于电影的发展方式的缘故导致的,本质并无差别,他们反对的是通过画外音叙述来主导搬演的场景,推崇将事件自然地展开,让人物为自己讲话。

  说了这么多进入到《夏日纪事》一片。

  本片导演让·鲁什曾经是拍摄民族志纪录片的人类学家,曾经拍摄的《疯癫大师》Les Maîtres fous、《我是一个黑人》Moi, un noir都引发巨大争议,原因就在于他努力赋予民族志电影一种人性的维度,而非政治维度,这种“人性的维度”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之中人最纯粹的行为而非“伪装”的举动,在《疯癫大师》中,教徒们无比癫狂的行为与过去一些充满煽情、猎奇意味的搬演行为完全不同,他所拍摄的人类学影像所带来的“猎奇”感是观看者从一个其他文明视角观看时产生的,而影片本身包括让鲁什本人是无态度的,甚至让鲁什本人已经完全隐藏在摄影机背后、摄影机成为了上帝的眼睛,纯粹客观的记录下了这么一个事件,当然本片素材的选取是充满“剪辑”和挑选的,这本身就是一种猎奇但是这样的争辩已经毫无意义。这样的经历使他快速进入到了直接电影的领域。

  在进入真实电影领域之后,让鲁什与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合作拍摄了《夏日纪事》。

  本片用四个字概括:“你幸福吗?”。

  内容也很简单,在开场白结束后调查员便开始在街头提问别人“你幸福吗?”,尤其是一开始,央视新闻式的陈词滥调、受访者敷衍的回答同样说明了本片本次提问的随意性与真实性,路人的防御性反应一一呈现毫无保留,影片后段则展现了学生与工人们的状态,他们自我介绍、相互熟悉的过程同样被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并且在影片最后这些人关于《夏日纪事》本片的评论同样是真诚的,这种“真诚”并非指的是这些人们发自内心的评价,而是真实地记录下片中各色人物的“真诚”反应,这种“真诚”是未加修饰和剪辑的真诚,他们的“虚伪”“非真诚”的应付式回答亦是他们的真实反应。

  传统好莱坞的叙事大多为某事件、主角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电影通过主角行为的呈现为我们展现出的其实是主角内心的心理轨迹变化,是一种由表及里式的虚假真实,并且通过连贯性剪辑等方式加强我们对于这种所谓真实的信服程度即“确实是因为这样的心理轨迹使得人物做出如下举动”但是人物的心理其实是并不能呈现的,我们的视角观看到的这样的真实存在在银幕上的人物因此是虚假存在的。而本片则是完全相反的,本片想要陈述的是此时此刻,这些人的言行正是真实的,是最直接的反应,他们就和我们一样是真实存在在世界上的,我们无从通过一系列事件认识到他的真实想法,我们只能看到他此时此刻对于这一事件(即“你幸福吗?”的提问)的反应,这样最直白的呈现才是真实的真实。

  并且在本片中与让鲁什前期作品不同,本片毫无顾忌的没有回避摄影机的存在,甚至一直要凸显摄影机的存在感,一般人们在摄影机前的反应都是经过修饰的,并且后期通过剪辑消除摄影机的存在感,但是本片不回避这样的情况,甚至想要强调这种状态,让鲁什曾说“你推动这些人自我坦承 这是一种在摄影机前面非常奇怪的的坦承,此时的摄影机,我们可以说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扇通向外在世界的窗户。”

  《夏日纪事》探究的是就在摄影机放在人物面前的那一刻起个人的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过程,并非是过往的人物历史,而这样的变化过程甚至可能是不变的、没有发生的,摄影机同样也记录了下来。本片是一部有关记录摄影机在场时人们心理状态的纪录片,本片的“没事找事”去事件化同样与美国德鲁团队的“危机事件”式直接电影的戏剧性不同,后者注重事件,前者注重的是人物、纪录片本体的反身性,因此在《夏日纪事》开头便称本片是“真实电影中的一种新实验”,其中最重要的词语是“新”,由此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出让鲁什突破了自己、突破了直接电影、突破了电影,本片的影响当然是巨大的。

  当然,缺点就是闷。这怎么看得下去嘛!

  PS:个人愚见:而类似《海中兽》、《玛纳卡玛纳》式的所谓纪录片将摄影机往船舱里、鸡头上一放任其恣意纪录在我看来有一种哗众取宠式的所谓“实验”,这类的片有那么一两部足矣了,在全球化的当下,纯粹纪录某地式的创新其实早已落入窠臼,没有创新之处可言。

  PPS:最后来到央视这个节目,与《夏日纪事》有相似之处然而最大的不同当然在其编排质感,本身央视的节目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与本片大相径庭的,但是大多数人反而将央视该栏目的目的张冠李戴套在了《夏日纪事》头上,甚至赋予央视这个节目黑色幽默、高端黑的名头。其实央视这个节目中同样也有着亮点,虽然经过了大量的人为编排该节目被赋予了虚假的意味,但是本片一部分桥段尤其是最经典的那一幕倒是使得这个栏目存在着一丝《夏日纪事》式的含义

上一篇:1/8决赛-许尔勒厄齐尔加时进球 德国2-1胜阿尔及利亚--体育--人民网
下一篇:2023济南野生动物园游玩指南(时间+预约入口+交通)- 济南本地宝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